在贫困中谋出路  在变革中促发展

——万山区深度贫困村清塘村脱贫蝶变之路侧记

投稿信箱:wanshanwang0@126.com      

2017-09-22 20:41:52   

秋风送爽,在全市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下,摆脱贫困、共谋发展的热潮在清塘村这个偏远山村火热上演。

“要重点抓好“四改一化一维”、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区委书记田玉军实地到清塘村谋划和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时说到。这对深度贫困的清塘村来说,是对全村摆脱贫困的全面部署,更是对各级帮扶干部勤勉工作、干事创业的鼓舞和勉励。

连日来,帮扶干部逐户走访贫困户家庭情况,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一户一户地访,一组一组地商量,共同思考如何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找好发展点子,不断为摆脱贫困、破解发展瓶颈献计献策。一个个话脱贫振奋人心的声音,让群众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也使得思路更加宽阔,紧迫感更加强烈。

看到问题怎么办?统筹推进怎么干?如何做到从统一思想到统一行动,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群众满不满意得由群众说了算。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清塘村共31个村民组,总人口365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5户1556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2016年7月4日遭遇特大洪灾,群众生产生活更加艰难,举家外出务工较多,基础信息难以掌握,村级统筹发展上思路不清晰,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较慢,针对清塘村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精准选派干部驻村。精心选派了26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并整合村干部力量成立七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小组长,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教育、医疗、民政兜底等扶贫政策的宣传和统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让群众感受到真情帮扶。

整体编制规划设计。按照“村寨美丽、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思路,结合清塘村自身资源,因地制宜,整体编制规划设计,实现“环境美、产业强、群众富”美丽景象,积极营造美丽家园的“乡愁”氛围,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服务建设。

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各区域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部署,对家庭情况摸排、矛盾纠纷调处、基础建设推进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真正发挥包扶干部执行力作用。同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紧盯时间节点,强化推进措施,落实台账管理,保证建设质量,始终保持强力推进态势,尽快出形象、见成效。

不定期走访贫困户。经常走访群众是了解群众疾苦、加强群众联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加大走访力度,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住在农村、吃在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焕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充分结合自身资源和条件,用实际行动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种养殖产业、有机肥加工产业、香榧树种植产业等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展了空间,也体现了驻村工作组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老寨组、长坡组、楠木组厂房建设如火如荼,养殖场12个圈棚已购进幼猪。近年来,在清塘村生态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下,按照“合作社+养殖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通过“代养”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建设了年出栏6000头生猪集体经济,带动长坡组养殖大户吴阳建设了年出栏5000头生猪养殖基地。同时,引进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对产生的猪粪进行再利用处理,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分红”经济收入。

坐落在杨家组的香榧牧业种养殖示范基地是集饲草种植、肉牛喂养、标准化管理及香榧干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订单形式带动群众种植玉米农作物。目前,已建设了年出栏生态肉牛1200头养殖基地和600亩玉米及饲草种植牧场,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对产生的牛粪再用于土地增肥,带动群众发展600亩香榧树种植,形成短期生产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深挖农业资源,为群众增收找到关键突破口。

同时,两岔溪组、公岩山组、干溪组等地清水养殖、养蜂产业、林下养鸡等,都体现了立足资源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道路,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务实的干事作风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区把发展农村致富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主动围绕脱贫谋发展,围绕产业促增收,围绕基层强服务,围绕项目抓落实,清塘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老寨组,古树林立,道路干净整洁,在房屋立面美化、亮化改造后,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美丽乡村雏形初显。集中实施了老寨组片区改圈、改厕、改水、改厨,房前屋后硬化,房屋维修的“四改一化一维”工程,目前正在紧张的推进中,让群众看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新建龙康至保寨组、杨家组至老寨组、两岔溪组至铁广坪等10条26.5公里组组通公路实施项目,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硬化了香炉山组、楠木树组、两岔溪组等连户路2.5公里,路路相连的公路网正在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农村生活面貌的改变任重道远,只有干部群众形成合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使贫穷僻壤变成美丽家园,真正让农民群众满意。(大坪乡 钟慧)

相关热词搜索:出路

上一篇: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到高楼坪乡龙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下一篇:张曲现场指导文基村石家冲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工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