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投稿信箱:wanshanwang0@126.com      

2014-07-15 09:50:18   来源:电视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它像一条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它留下的时代意义与精神永远值得当代人学习和传承。日前,记者来到万山区大坪乡大坪村,沿着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路,寻访红色足迹。

在大坪乡大坪村有座桥叫作兴隆桥,始建于道光八年,自从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从桥上经过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红军,就把该桥改名为了红军桥。

万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吴成稳告诉笔者,“当年经过这里的红军部队,是贺龙的红二、六军团,在便水战斗中撤退后,经过新晃、田坪,然后进入万山的老三口、牛场坡至大坪,经过这个红军桥,当天晚上在这里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从这里出发至江口,然后继续西征”

红军桥位于大坪村包勉组南侧,长16米、宽4.4米,四周松柏环绕,桥下溪水长流,虽历经沧桑,依旧肃然屹立。踏上古老的石阶,当年红军走过时的画面隐约浮现眼前。作为万山区仅存的红色遗迹,在桥对面的岩壁上,依稀可见红军写下的 “严密保护组织”的红色字迹,红军经过的故事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

“当时,红军走这里过,过了两三天,有七八千人,伤员到老百姓家养伤,向老百姓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道理,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坪乡大坪村坪坡组村民杨政华如是说。

据了解,万山区于1983年和1998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红军调查,把1934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中两次经过万山的路线、过程等进行了详细调查,搜集整理了大批珍贵史料。

2013年8月,万山区启动申报革命老区补划,区党史部门不仅在本地进了大量走访,还去到新晃、芷江等周边地区的档案馆和党史部门了解相关情况。目前申报工作正处在资料收集和整理阶段。

红军两过万山,虽然众多历史遗迹如今已法寻觅,但依然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家住万山镇犀牛井四合院的代世忠珍藏着一件“宝贝”。代老今年74岁高龄,我们来到他的家中寻访,他从卧室的柜子里取出一把长长的马刀,这件看似普通的马刀,却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贺龙赠予代家的礼物,代老向我们追述起那段难忘的历史。

万山镇犀牛井社区居民代世忠向笔者介绍到:“1936年,贺龙(部队)从牛长坡经过的时候 在牛长坡会馆里200多人住了一晚,红军战士们给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也没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讲话又和气。  我父亲组织群众给他们煮饭,晚上(贺龙)给我父亲下委任状,让他维持当地社会治安,最后送他这把马刀。委任状到土地改革的时候已经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唯一这把马刀了。”

代世忠的父亲代玉洲在1943年因病去世,这把红军马刀就一直保存在家里。历经70多年风雨,当年驰骋疆场的战刀如今依然锋利,上面斑驳的痕迹印刻了那段峥嵘的英雄历史。代老说,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教育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把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区政府正在申报这个革命老区,我就把我家里面和红军发生的故事写给政府,题目就是红军精神代代传 ,(希望)今后的子孙代代的传下去。”犀牛井社区居民代世忠语气激扬的说到。(毛小青 张扬德麒)

编辑:姚 尉

相关热词搜索:足迹 红色 精神

上一篇:万山开展城区交通违法综合整治
下一篇:万山镇土坪社区:“小社区”打造服务 群众“大舞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