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投稿信箱:wanshanwang0@126.com      

2014-04-01 10:53:48   来源:贵州日报   
万山变样了。从2008年到2013年,铜仁市万山区的发展成绩喜人,生产总值由4.6亿元增加到25.1亿元,财政总收入由0.65亿元增加到3.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623元增加到18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41元增加到4950元,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2%。
 
  万山人笑了。万山区实施民生保障托底工程,2008年以来,上级财政共拨付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7.95亿元,重点实施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七大类48个项目。
 
  56岁李来娣是原贵州汞矿职工,2002年企业关闭破产后,按政策提前退休,居住于犀牛井社区低矮潮湿棚户房。如今,李来娣一家搬进了廉租房。记者看到,房间宽敞明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齐全。
 
  “习主席当年送来的棉衣我一直舍不得穿呢!”李来娣从房间里抱出一件棉衣乐呵呵地说,“请习主席放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据介绍,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采空区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万山共安置李来娣一样的矿区居民3063户5340人。
 
  据悉,该区民生支出由2008年1.8亿元增加到2013年9.7亿元,民生支出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占比由2008年61.53%增加到2013年70.9%,长期积累的矿区群众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万山曾是国内最大的汞工业基地,后因汞资源枯竭陷入困境。2008年以来,在中央、省、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万山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奋力拼搏,大力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战略,实现了脱困目标。
 
  该区发挥老工业基地和技术人才优势,规划30平方公里的万山转型工业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围绕汞化工、固废综合利用、钾页岩综合开发、加工制造四个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原汞矿工人再创业组建的银星汞业公司,先后开发出30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氯化汞、低汞触媒、金属汞等系列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2013年纳税2934万元。
 
  2013年,全区工业企业由2008年34家增加到104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42家。万山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9.5亿元增加到43.3亿元。
 
  在产业原地转型的同时,万山大力推进城市异地转型发展。2011年原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后,将万山区规划为“一城两区”中的重要板块,将原县级铜仁市谢桥办事处划归作万山区作为城市转型的主城区。万山积极引导产业工人向城市转移,使老城区与谢桥、茶店连片,实现“产城一体”发展。目前,谢桥新区已完成投资28.1亿元,新城区建成面积达7平方公里。
 
  在老城区,着力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投入资金2.41亿元实施了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附属设施、棚户区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让老城区更美更靓、人气更旺。
 
  万山转型发展得到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据统计,2013年,万山共争取到投资项目332个,各类上级补助资金11.83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签订招商引资项目90个,到位资金48亿元。
 
  铜仁市政协副主席、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说:“我们一定要用好用活国家扶持政策机遇,继续打好万山转型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万山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任务。” (《贵州日报》2014年3月8日   作者:成嘉廷)

相关热词搜索:越过 日子

上一篇:[新华网]贵州万山为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量身打造“待遇套餐”
下一篇:[贵州日报]头版头条:产业重振 新城再起 ——“汞都”万山转型之变

分享到:
收藏